承真樓
活動與新聞 > 專訪
"A nation's culture resides in the hearts and in the soul of its people"
-Mahatma Ghandi
李寶怡 – 剪紙藝術工作者
2015年5月


李寶怡小姐以現代藝術家身份向承真樓分享她對探索傳統剪紙工藝的經歷。


為何你會選擇剪紙工藝作為主要的藝術創作媒介?
李:我自小便開始接觸中國傳統剪紙工藝,但當時我只受過書法,繪畫以及電子媒體等方面的正式訓練。我真正開始剪紙是因為我父親於2005年給予了我他的小型剪紙收藏。當時我在想,我會否可以創作一些既複雜又有趣的藝術作品。直至有一次,我正利用電子媒體創作的時候,突然非常掛念以前親身用手去創作一件藝術品的時刻。為了兩者兼得,我決定了將我的圖畫和電腦技術結合在我的剪紙作品當中。

你在工作前對有關剪紙的工藝的教育有何等程度?
李:不是太高,因為藝術學校對於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視程度不及其他藝術表現方式。


Bovey Lee, Atomic Jellyfish, 2007, courtesy of artist
你認識香港本地的剪紙藝術家嗎(當你開始將剪紙融入你的藝術作品後)?
李:有,我曾跟兩位本地剪紙藝術家見面及聯絡。我亦曾於2006年到訪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以及於2010年往中央美術學院探訪呂勝中教授。於2008年,我赴瑞士跟瑞士剪紙之友聯會的核心成員見面,他們更在當地為我的剪紙研究提供協助。

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令剪紙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李:對我來說,剪紙這門藝術可說是極度吸引。正因為剪紙可以投射陰影,所以正確來說,它是二又二分之一立體的。陰影跟我們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它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能引導觀賞者由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開始觀察,逐漸將目光擴闊至整幅圖案。由此,我認為作品中的小部份定會跟整體作品有著緊密的連繫,這亦成為了我的世界觀:所有的東西都是連通的。

你可否告訴我們為何你會選擇以宣紙去創作作品?
李:宣紙對我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宣紙是我在十歲時練習中國書法及繪畫風景畫使用的第一種美術物料。它是其中一種由中國創造的紙類,滲透著一種文化氣息以及一份跟自身工作相關的熟悉感覺。

你認為自己有將"剪紙是一種傳統及文化遺產"投放在作品的概念當中嗎?
李:我認為我有把這概念作為我每一件作品的創作出發點。因為我想透過參考民間傳說,肖像學以及文化符號,將剪紙列入現代藝術世界的領域當中。因此,我的作品通常都對文化傳統及遺產作出實況報導,亦會針對現時社會的問題例如:城市化以及它所帶來的問題,引起觀賞者對時事問題的思考。

1 | 2 | 3 | 4
關於李寶怡小姐
李寶怡小姐是一位定居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的剪紙藝術家。生於香港的李小姐自十歲便開始練習中國書法,於香港中文大學完成了藝術系的學位課程。她更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完成碩士課程。其後亦在紐約普瑞特學院修讀了第二個藝術系的電腦繪圖及互動媒體碩士課程。其後在2000年,她遷至匹茲堡,在2005年創作了她的第一份剪紙創作。 李小姐的作品曾於內華達州藝術博物館、梅薩當代藝術博物館、西雅圖翼路博物館、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謝爾本博物館,以及香港,日本等地的藝術博物館展出。

*想知道更多有關李寶怡小姐的
作品資訊,可前往她的官方網站
www.boveyl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