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真樓
活動與新聞 > 專訪
"A nation's culture resides in the hearts and in the soul of its people"
-Mahatma Ghandi
李寶怡 – 剪紙藝術工作者
2015年5月
剪紙或許是其中一種現時仍然普及的傳統工藝。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令剪紙藝術時至今日仍可這麼吸引人?
李:我認為是因為我們日常與紙的關係。紙是一種能隨手拈來的物料,我們了解它的特性。亦有可能是因為很多人在小時候曾經在美術科接觸或製作過剪紙。它是大部份中國人兒時不可或缺的回憶,所以令這種工藝更易流傳及有著一定的地位。

可否告訴我們你平日的剪紙創作過程?制作過程需時多久?

李:我的剪紙創作過程是非常有系統的,工序有三。第一步是建立作品意念;我會花費很多時間去留意新聞時事,觀察不同人和事,利用書本,雜誌以及在網上的內容進行不同的研究。於此,我不會對我的選擇設置任何限制。

然後,我便會對第一步搜集得來的資訊進行篩選、精煉以及潤飾初步建立的創作意念。這一個步驟包含在電腦及紙上的創作工序。

有時我會直接在Photoshop上草擬作品的雛型,試圖在電腦上利用電子拼貼拼合作品的不同部分在一起,模擬製成品。電子拼圖的像素或作品的大小比例等要求並不高,不需要非常精準;它們只是為剪紙作品的樣板提供不同的圖案及形狀位置參考。當我完成這個電子樣板時,我會把它列印出來,然後放在宣紙上剪裁。這些圖案都是攝影性的,接著,在沒有間尺及鉛筆的幫助下;我會在剪紙的同時,把它轉換成實在或空白的花紋。

剪紙的過程之所以艱辛是因為紙一剪了,便沒可能還原。所以我必須要非常肯定我要剪什麽,以及什麼地方不可以剪。在剪的時候我會在宣紙背後加上絲質的布料,兩者都是可再生及環保的物料。剪紙所需的用具非常簡單,剪布、多用途藝術刀、刀片、釘、夾子以及紙鎮。

我的剪紙作品就好像利用刀去繪畫出一幅畫像,這些可讓我展示在中國書法及鉛筆素描的基本功。剪紙影響我的自然本能反應和即時性;同時亦令我更細心及細微。剪紙這門藝術是極費心力的,但它令我明白放慢速度工作的重要性,令我變得慎思的同時,亦訓練我做事要果斷。製作所需的時間取決於作品的大小及複雜性。


Bovey Lee, Temple of Heaven, 2005, courtesy of artist
可否跟我們談談你對未來傳統剪紙的發展以及現代剪紙藝術的看法?

李:在我看來,我認為有比較多人去保護傳統剪紙這門藝術,所以我希望將來會有更多資深的剪紙大師能有更多機會把手藝傳授給年輕一代。

從現代剪紙藝術的角度來看,我相信剪紙有莫大的發展潛質,何況我認為我們只是發掘到它表面的優點。在過去這五年間,我看到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的年輕剪紙藝術家創作了很多有趣的作品。這令到更多人去留意和開始欣賞現代剪紙藝術;亦提升了人們對現代剪紙的興趣。這個現象都因為坊間有更多的剪紙作品的展覽機會。以上述的情況都令各地的剪紙相關工作者感到非常鼓舞,亦是一個正面的啟示,意味著現代剪紙亦可成為時下的藝術潮流。
1 | 2 | 3 | 4
About Bovey Lee:
Bovey Lee is a cut paper art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Born in Hong Kong, Bovey has practiced Chinese calligraphy since the age of ten, and completed her BA degree in Fine Arts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her Master of Fine Art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She earned a second MFA i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media at Pratt institute in New York, and in 2000 relocated to Pittsburgh where she created her first cut paper work in summer 2005.

Exhibitions include Nevada Museum of Art; Mesa Contemporary Arts Museum, Arizona; Wing Luke Museum, Seattle, Washington; Brooklyn Museum of Art; Shelburne Museum, Vermont; Museum Bellerive, Zurich, Switzerland; National Glass Centre, Sunderland, UK; Blackburn Museum, UK; Museum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 Fukuoka Museum of Art, Japan;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Museum Rijswijk, The Netherlands; among others.

You can check out more of her work on her website, www.boveyl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