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與新聞 > 專訪
"A nation's culture resides in the hearts and in the soul of its people"
-Mahatma Ghandi
彭碧翠 - 土壤文創 SOIL
2017年8月

Premium Lacquerware Magnolia by lacquer master Veronica Gritsenko, Black Elephant Studio for SOIL
2017年8月

Premium Lacquerware Magnolia by lacquer master Veronica Gritsenko, Black Elephant Studio for SOIL
店內除了漆器外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產品如陶瓷、竹編製品等。那你們是根據甚麼準則去引入這些產品?
漆器是我們投放了最多資源的主打產品。我每年都會到訪緬甸兩、三次去跟一位在緬甸居住了十五年的烏克蘭設計師,即我們的合作夥伴共同設計更多漆器作品,並在緬甸當地製造。另外我們亦有跟一位台灣的漆藝師合作,推出了在台灣製造的筷子產品。我們也有跟福州的漆藝師合作製作小型的漆盒。由於我們堅持不追求大量生產,以免影響品質,故寧願花更多時間探索漆器的可能性而不進行大規模製作。
至於以什麼準則引入手工藝品方面,除了主打漆器外,我們引入了陶瓷作品包括手繪陶瓷來吸引外國人。雖然他們可能對手工藝的認識程度不高,但我們能透過圖案吸引他們。例如以公雞、香港的花卉等圖案吸引他們去了解香港文化。我們希望這些產品有延伸的作用,例如客人能透過工藝品明白到漆器是甚麼,甚至對生產的地方感興趣。曾經有客人告訴我們,因為我們的產品而對緬甸產生興趣而特意到當地旅遊,憑自己小小的力量逐步推動別人了解文化,這就是我們希望得到的延伸作用。正如與我們合作過的坪州超記手繪陶瓷一樣。香港人也未必知道坪州在幾十年前是一個盛產陶瓷且蓬勃的輕工業小島的歷史,但當我們透過手繪陶瓷便能夠引起大眾對該地方的興趣,這就是我們最希望能令每一件在店裡呈現的產品、展品有延伸的效果。
可以談談你們辦過的多個展覽當中最成功的一個嗎?
我們在元創坊舉辦過十多個展覽。我不敢說是否成功,但如果說與我們理念最吻合的其中一個是「手繪坪洲」。這是我們在元創坊開店以後、於2014年7月舉辦的展覽,以坪州為出發點說說手工藝和談談香港歷史文化。其實當初沒想過做展覽,只是打算拍一段關於坪洲這地方,並以超記瓷廠作為背景的影片。超記瓷廠最初是林先生和太太的店鋪,在六、七十年代發展得最興盛,有三、四十人在廠裡從事手繪陶瓷工藝。這個展覽的籌備工作早在我們未有實體店前便已開始準備,當時我們正在思考如何能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教育大眾看手工藝,最後我們決定用影片在社交網絡世界分享這些信息給大眾。影片在2013年拍攝與我們2014年四月正式入伙元創坊之間相隔大半年。入伙後我們開始思索要做一個什麼題材的展覽,然後想到把那段影片演化為一個展覽。到七月份開幕時林先生和太太亦有出席,但林先生在展覽結束後三天逝世。我們沒想過這會成為他最後的展覽,除了感嘆人生難以預計外,亦深刻感受到這些傳統手工藝是會完結的。比如林先生最有名的手繪公雞圖案,除了他之外香港其他老師傅亦因為年紀老邁沒有精神而不畫。這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手工藝是會完結、會消失的。我們認為這次展覽能夠達到我們的目標,除了大部分作品成功賣出外,亦有不少報道引起大眾對陶瓷和廣彩的討論。坪洲的展覽展出香港文化,更道出了林先生和林太的故事。展覽的反響很好亦引發了一些新的設計,這些都可以串連我們先前提及過的「亦東亦西亦新亦舊」的概念。後來在2015年我們也真的做了一個「亦東亦西」的展覽,將不同老字號放在一起,像是已有幾十年歷史的華通陶瓷和粵東瓷廠等。我們將一個由坪洲開始的故事連繫至香港港彩發展,用展覽、銷售和電影等方法去傳遞信息,是我們舉辧過最有完整概念的展覽。
漆器是我們投放了最多資源的主打產品。我每年都會到訪緬甸兩、三次去跟一位在緬甸居住了十五年的烏克蘭設計師,即我們的合作夥伴共同設計更多漆器作品,並在緬甸當地製造。另外我們亦有跟一位台灣的漆藝師合作,推出了在台灣製造的筷子產品。我們也有跟福州的漆藝師合作製作小型的漆盒。由於我們堅持不追求大量生產,以免影響品質,故寧願花更多時間探索漆器的可能性而不進行大規模製作。
至於以什麼準則引入手工藝品方面,除了主打漆器外,我們引入了陶瓷作品包括手繪陶瓷來吸引外國人。雖然他們可能對手工藝的認識程度不高,但我們能透過圖案吸引他們。例如以公雞、香港的花卉等圖案吸引他們去了解香港文化。我們希望這些產品有延伸的作用,例如客人能透過工藝品明白到漆器是甚麼,甚至對生產的地方感興趣。曾經有客人告訴我們,因為我們的產品而對緬甸產生興趣而特意到當地旅遊,憑自己小小的力量逐步推動別人了解文化,這就是我們希望得到的延伸作用。正如與我們合作過的坪州超記手繪陶瓷一樣。香港人也未必知道坪州在幾十年前是一個盛產陶瓷且蓬勃的輕工業小島的歷史,但當我們透過手繪陶瓷便能夠引起大眾對該地方的興趣,這就是我們最希望能令每一件在店裡呈現的產品、展品有延伸的效果。
可以談談你們辦過的多個展覽當中最成功的一個嗎?
我們在元創坊舉辦過十多個展覽。我不敢說是否成功,但如果說與我們理念最吻合的其中一個是「手繪坪洲」。這是我們在元創坊開店以後、於2014年7月舉辦的展覽,以坪州為出發點說說手工藝和談談香港歷史文化。其實當初沒想過做展覽,只是打算拍一段關於坪洲這地方,並以超記瓷廠作為背景的影片。超記瓷廠最初是林先生和太太的店鋪,在六、七十年代發展得最興盛,有三、四十人在廠裡從事手繪陶瓷工藝。這個展覽的籌備工作早在我們未有實體店前便已開始準備,當時我們正在思考如何能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教育大眾看手工藝,最後我們決定用影片在社交網絡世界分享這些信息給大眾。影片在2013年拍攝與我們2014年四月正式入伙元創坊之間相隔大半年。入伙後我們開始思索要做一個什麼題材的展覽,然後想到把那段影片演化為一個展覽。到七月份開幕時林先生和太太亦有出席,但林先生在展覽結束後三天逝世。我們沒想過這會成為他最後的展覽,除了感嘆人生難以預計外,亦深刻感受到這些傳統手工藝是會完結的。比如林先生最有名的手繪公雞圖案,除了他之外香港其他老師傅亦因為年紀老邁沒有精神而不畫。這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手工藝是會完結、會消失的。我們認為這次展覽能夠達到我們的目標,除了大部分作品成功賣出外,亦有不少報道引起大眾對陶瓷和廣彩的討論。坪洲的展覽展出香港文化,更道出了林先生和林太的故事。展覽的反響很好亦引發了一些新的設計,這些都可以串連我們先前提及過的「亦東亦西亦新亦舊」的概念。後來在2015年我們也真的做了一個「亦東亦西」的展覽,將不同老字號放在一起,像是已有幾十年歷史的華通陶瓷和粵東瓷廠等。我們將一個由坪洲開始的故事連繫至香港港彩發展,用展覽、銷售和電影等方法去傳遞信息,是我們舉辧過最有完整概念的展覽。
關於SOIL 土壤文創
SOIL土壤文創位於PMQ元創方,並於2012年成立。SOIL土壤文創旨在與不同地域的創作人合作,嘗試從歷史、人文和文化的角度,研究及推廣傳統手作設計,讓手工藝重回現代人的生活中。SOIL土壤文創連結不同領域、喜愛及深懂工藝的創作人和傳統匠人,一同發想、一同設計,讓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互相對話和影響,並期待擁有相同理念的朋友加入於他們當中。
相關網站